春天,萬物復蘇,山野田間的野菌、野菜爭先恐后地長出來了,更挑動了城市居民的味蕾,莫不想著找個晴好日子到周邊農村走一遭,摘點野菜買點土貨過把嘴癮。然而,好吃莫要貪嘴。柳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環(huán)境衛(wèi)生科科長黃運坤提醒市民,往年,因為誤食了有“毒”的野菜或者過量食用了能吃的野菜而發(fā)生食物中毒的事例并不少見。市民們嘗鮮還得留個心眼,認清究竟哪些野菜不能吃,哪些應當少吃?
野生菌
黃運坤介紹,這個季節(jié),野生菌大量出現。由于野生菌不好辨別,除非是被人普遍食用過,否則建議市民不要采摘野生菌食用。
近幾年,柳州市每年都有市民因誤食了有毒的野生菌而中毒。去年四五月,幾名建筑工人在工作場所附近的山上采摘了看似鳳尾菇的野生菌回來食用,結果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癥狀。
黃運坤說,近幾年發(fā)生的食用野生菌而中毒的事件,多以家庭為主,多是去鄉(xiāng)下野外或者城鄉(xiāng)交界處的山野采摘回來食用,所幸及時就診,中毒癥狀得以解除。他說,野生菌味道確實鮮美,但是有些菌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神經性中毒、腎臟損壞、肝臟損壞等。吃菌中毒發(fā)病很快,一般兩三個小時后便會出現中毒癥狀,如果食用得多,一個小時便會有反應。所以,他建議市民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
蕨菜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地,水蕨、苦蕨等蕨菜是當地很地道的野菜。因口感好,且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不僅當地人喜歡吃,前往當地旅游的城市居民也喜歡吃。不過,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這種野生菜的食用量一旦超過人體的承受量,便會引發(fā)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
幾年前,柳州市區(qū)幾戶人家相約前往融水、三江旅游。就餐時,他們食用了當地人極力推薦的蕨菜。第一餐,眾人都覺得好吃,接下來的一兩天,他們頓頓少不了蕨菜。結果,回到市區(qū)后,幾個人同時出現了皮膚過敏的癥狀。而導致皮膚過敏的原因,就是過量食用蕨菜。
黃運坤說,很多人認為野菜就是健康綠色食品,可以放心大膽地吃,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以蕨菜為例,對當地人來說,他們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長期食用蕨菜,身體已經適應了。但是對市區(qū)居民來說,長期食用的都是相對固定的、馴化成熟的蔬菜,食用野生蕨菜時,身體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身體還未完全適應野生蕨菜時便過多食用,腸胃便會受不了,難免出現不適。
他建議,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筍、扣子菜等野菜時,要控制好量,一次不宜吃太多。市場上銷售的一些蕨菜,其實是經過脫毒處理的,所謂的“毒”,是指植物中含有的大量生物堿。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筍時,建議先用熱水煮,破壞植物中所含的生物堿,用涼水泡或用鹽腌制后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