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位于長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區(qū),江蘇省西南部。地理坐標(biāo)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jīng)118°22″至119°14″。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標(biāo)為北緯32°02'38"、東經(jīng)118°46'43"??偯娣e6597k㎡(不含水域),截至2012年建成區(qū)面積752.83k㎡。
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長江穿城而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紫金山風(fēng)景絕佳,幕府山氣勢雄偉,秦淮河、金川河縈繞其間,玄武湖、莫愁湖點綴城中,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11%以上。全市林木覆蓋率26.4%,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平方米,在全國位居前三甲,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fēng)和日麗;梅雨時節(jié),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秋天干燥涼爽;冬季寒冷、干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游。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云”、“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由于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江南、華南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故有為南京摘去“火爐”帽子的說法。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fēng)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zāi),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占領(lǐng),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zāi)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yǎng)生息,立志北伐,恢復(fù)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fù)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qū)除異族統(tǒng)治為動員基礎(chǔ)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fù)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學(xué)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guān)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