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55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知識服務氣象行動”。早在3月20日,貴陽多家媒體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專訪了貴陽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彥春。同時采訪了高級工程師、副局長楊林。那氣象局長都說了些什么?
王彥春指出,為什么國際上提出“氣候知識服務氣象行動”呢?這是旨在警示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形成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呼吁社會共同的行動起來,應對氣候變化、維護氣候安全。
在今年“3.23”世界氣象日活動期間,貴陽市氣象局按照這個主題,向公共媒體主要介紹貴陽市氣候特點,同時如何踐行 “氣候知識服務氣象行動”,真正將氣候知識惠及社會的各個方面。
王彥春認為,應用氣象知識服務氣候行動當中來,貴陽還是有一定的條件。一是貴陽有平均溫度15.3度的氣候資源;另外一個夏季就是最熱的時候,夏季的平均溫度24.1,最冷的時候是音樂上旬,平均溫度是4.6,月平均氣溫是5.0——23.9之間。
既然全球氣候變化對人的生存產(chǎn)生較大影響,每個人將氣候知識服務社會行動就是應對氣候變化,讓人們共同維護氣候安全這是第一,將氣象科普知識惠及到各行各業(yè)。
二就是更加關注,就是要關注社會的需求,這也是非常關鍵的,需求我們不關注它,那我們利用氣象知識怎么服務?服務什么?服務哪行哪業(yè)?還是服務于需求,做好公眾氣象服務。關注社會的需求,做好各項公眾氣象服務,這是全市氣象部門下一步要打造的。那社會關注什么?我們氣象工作者也要關注它、服務它。
第三就是氣象應用現(xiàn)代化建設。貴陽市氣象局按照國家局和省局的要求,到2017年要率先基本實現(xiàn)氣象現(xiàn)代化,這個里頭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氣象現(xiàn)代化建設,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提升我們的業(yè)務質(zhì)量。
第四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服務貴陽生態(tài)文明建設。
第五,希望廣大市民主動的關注和獲取相關的氣象氣候知識,同時也為保護好氣候做出我們自己相應的貢獻。
氣象信息作為一種大眾服務信息需要廣泛而準確的傳播,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播途徑也擴大了氣象信息的覆蓋面。對此,楊林介紹,目前氣象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是中國天氣通、中國天氣網(wǎng)、墨跡天氣等一些社會媒體,市氣象部門自己主要是依靠貴州氣象在線,還有電視天氣預報、電臺連線,貴陽氣象的微信、貴陽氣象的微博,在新媒體時代,微博和微信還有手機客戶端將成為市象部門自己發(fā)布渠道建設的重點。圖為貴陽新聞聯(lián)播播報采訪情況。(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