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人們仍在熱議,2014年成為有記錄以來的全球最暖年時,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最新的監(jiān)測結果已經顯示,2015年第一天的二氧化碳濃度就超過了400ppm(即百萬分之400)。
二氧化碳濃度會隨著植物生長產生季節(jié)性變化,通常在5月達到頂峰。
歷史上第一次超過400ppm是在2013年5月9日;2014年提前至3月;2015年則在1月1日。這意味著,隨著人類活動排放量增加,在一年或兩年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會達到全年都在400ppm以上。
科學家們開始著急,因為如果二氧化碳超過450ppm,就意味著全球升溫將超過2℃——這可是各國科學家、政府官員在談判桌前,為了不讓全球的氣候系統(tǒng)崩潰,希望守住的“底線”!
不過,此時,氣候異常也顯示出其有利的一面——全球民眾越來越能感受到氣候變暖,并愿意為之付諸行動。
資料圖片
氣象災害增加氣候變暖可信度
1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卡迪夫大學最新的一項報告指出,英國民眾對氣候變化的信任度已經上升,這可能機緣于2013年12月當地發(fā)生百年不遇的洪水。
在洪水平復之后的一年內,研究人員調查了英國1000名民眾,其中90%的人相信氣候變化的確存在。其中,11%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英國目前所面臨的三大問題之一,其重要性不亞于治安和教育;四分之三的人還表示,正是因為發(fā)生了越來越多的、過去不曾有過的壞天氣,他們已經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氣候變暖了。
雖然科學家還在研究氣候變化導致天氣災害的機制,但很顯然,一些民眾已經將洪水等氣象災害和氣候變暖聯系到一起了。這點讓卡迪夫大學的教授尼克·佩珍非常感興趣,作為該項目的研究者,他認為人們防范氣候變化意識的增加也許是壞天氣帶來的正面效應。
不過,對于氣候變化的認識,全球人民總會“好了傷疤忘了疼”。數據顯示,在2012年至2013年,英國沒有發(fā)生極為嚴重的洪水,民眾對氣候變化的信任度只徘徊在70%至80%。
縱觀全球,這似乎是一個共性問題。無論是民眾還是政府官員,對氣候變暖的認識都與氣象災害的頻繁度有一定關聯。
據媒體報道,如果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沒有襲擊美國,時任總統(tǒng)布什恐怕就不會那么快同意“在聯合國框架內就氣候問題進行談判”。
“我們非常相信氣候變暖,它帶來的天氣災害比以往更多,并且就發(fā)生在我們周圍?!奔s旦阿曼的律師、社會活動家鮑德爾說。2013年12月,約旦遭遇極端大雪,鮑德爾的朋友被困在了埃利拉王后國際機場。
比起氣候變暖現實遭遇更受重視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澳大利亞的第三暖年,2013年是其最暖的一年。澳大利亞的媒體寫道:誰是澳大利亞極端高溫的受害者?每一個人。
氣候變暖已經從科學家論文中的數據、政客們談判桌上的協(xié)議中,來到每個人身邊。
只是,在科技仍在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無法說清氣候變暖與身邊惡劣天氣的確切關系。僅憑一個模糊的概念,大部分人還是會更加關注現實中可能發(fā)生的災害天氣。
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制作人保爾·布萊登認為,相比全球熱門的氣候變暖話題,澳洲人可能更關心厄爾尼諾現象會不會帶來持續(xù)的干旱?!斑@會對我們的農業(yè)和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至于氣候變暖,澳大利亞一直都很溫暖嘛。”他說。
“如果不是遇到惡劣天氣,我也不會關注氣候變暖這個話題?!庇旅筛L卮髮W生庫爾維爾也這么認為。
如今,科學家們正試圖發(fā)出警告,媒體也不斷宣傳氣候變暖就在身邊?!蹲匀弧冯s志1月14日發(fā)文稱,隨著對氣候變暖的深入研究,過去20年間海平面加速上升的情況比此前預計的更加嚴重。從美國邁阿密到中國上海,升高的海平面正在一點點侵蝕濱海地區(qū)。
可惜,公眾無法在短時間內判斷海平面是否在上升。上海桌游店老板管悅對家鄉(xiāng)可能由于氣候變暖被淹沒感到疑惑。她說:“我還是更擔心,如果夏季又出現大暴雨,城市會不會被淹掉。”
壞氣候促使懷疑論者付諸行動
當然,無論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極端災害如何頻繁,未來氣候對于很多人來說仍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未來災害總會被懷疑論者冠以“陰謀論”“偽命題”的頭銜。
即便在越來越多科學家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仍有一部分民眾不相信氣候變暖,或者說沒有那么關心。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州的維娜是一名護士,她幾乎只和病人打交道,不太關注其他事情。她認為全球變暖是一個“騙局”,即便不是騙局,也是被夸大的、沒那么科學的。“畢竟人類的科學認知有限,無法確定久遠的未來。退一萬步說,氣候變暖比變得像冰河世紀那樣冷要強得多吧?!本S娜說。
的確,全球從來不乏氣候變暖懷疑論者。一些人對氣候變暖毫不知情、漠不關心,一些人則認為這是政治家博弈的籌碼。
從現實的角度說,氣候變暖在全球不同區(qū)域反應不同。英國調查公司TheEcoExperts近日發(fā)布了2015年的“抗擊氣候變化世界地圖”,結果顯示,相比北歐等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中美洲、印度等地區(qū)更可能受颶風、地震、暴風雪、干旱和洪水的威脅。加之各地經濟發(fā)展、國民素質不同,人們對氣候變暖的態(tài)度也會千差萬別。
不過,壞天氣讓每年的氣候變化大會越來越受關注,讓那些并不是很確信氣候變暖的人們也愿意付諸行動改變現狀。
正如韓國面包師多娜所言:“當前韓國的天氣災害程度并沒有讓我恐慌,我也不能斷定這就是氣候變暖。不過,全球都在說節(jié)能減排,這很好,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節(jié)能減排就是防患于未然。”
編輯:徐彥